6月11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上海的情况来看,刺绣、漆雕、竹刻、灯彩、连环画等,不仅展现了高超的技艺,更是成为艺术品市场上的一朵奇葩。
嘉定竹刻江山代有才人出
嘉定竹刻起于明代,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原创者为朱鹤,朱鹤把书画艺术融入竹刻,以刀代笔,开创了以透雕、深雕为特征的深刻技法,将竹刻从附属于实用工艺的范畴内脱胎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雕刻艺术,一问世就受到了世人的追捧。
在近年来的拍卖市场上,明末清初的嘉定竹刻已经成为市场上的绝对“宠儿”。在2010年中国嘉德的拍卖会上,顾珏制兰亭雅集图竹香筒,估价220万至320万元,成交价为504万元。顾珏是清代康熙、雍正时期的著名竹雕名家,世居嘉定县城南面,他撷取前辈精华技艺应用于创作,融合其独创技法,以刻露精深,巧穷毫发为经营方略,摆脱前人艺术形式,另辟蹊径,自成一格,引领玲珑巧致一派之风骚。
清代嘉定竹刻已作为贡品传入宫廷,名声更为响亮,它融诗、书、画、刀为一炉,是极具文化内涵的高雅艺术,有其他艺术无可替代和不可动摇的地位,它是中华民间艺术园中一朵瑰丽的奇葩。新中国成立后,竹刻艺术得到了重视,特别是这两年海派竹雕名家的作品更是在拍卖市场上屡创佳绩,像在今年的春拍中,张伟忠的松林听琴竹刻笔筒,估价10万至15万元,成交价为21.85万元。作品从构思、起稿到雕刻,注重因材施艺,立足自主创作与潜心推敲,把竹人竹语的书卷之气落实在作品上,亦见可贵和动人。
顾绣精品以针代笔、以线为墨
顾绣由明代嘉靖38年松江府进士顾名世家族女性眷族创造、发展和传播。其最见精妙之处是以针代笔、以线为墨;以名迹作蓝本、以丝线作丹青,观其作品,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气韵生动,细腻无匹,时人誉为“画绣”。在2010年中国嘉德的秋拍中,御制顾绣金刚经塔轴成交价达到了369.6万元。
顾绣技艺的神奇之处在于:寻常一根线可以分成16丝,每一丝又可分成16毛,一般刺绣都是用整根线绣的,唯独顾绣是用“一毛”绣成,精妙程度自然胜过苏绣等百倍。1963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曾经出版过一本《明露香园顾绣精品》,其中就记载了明代的顾绣精品的图案。
“看起来是画,摸起来是丝”的顾绣近年来在国际收藏界日益走俏,市场价值跃升几十倍。特别是以当代刺绣工艺大师濮关健、陈红英夫妇为代表的当代顾绣更是受到了藏家青睐。
连环画颇具海派艺术特点
连环画产生于19世纪末,由于上海开埠较早,租界林立,因此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内地传统文化的市民文化消费心理,颇具海派艺术特点的连环画艺术正是在此背景下起源于上海。
20世纪30年代,连环画在上海逐步发展起来,其中四位最为著名的连环画家,人称“四大名旦”,他们是赵宏本、沈曼云、钱笑呆、陈光镒。解放以后,随着国家对连环画宣传教育作用的重视,各类专业绘画人才纷纷进入这一领域,连环画艺术经过各个画种之间的交汇与激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诞生了程十发、贺友直、顾炳鑫、戴敦邦、汪观清这样的连环画大师,涌现出了《鸡毛信》、《穷棒子扭转乾坤》、《山乡巨变》等一系列连环画历史上的巅峰之作。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在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出版的一系列经典连环画已经成为目前市场上的宠儿,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全套《成语故事》市场价格已接近万元。在拍卖市场上,上世纪50年代初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的60开本《三国演义》以17000元成交。连环画已经渐渐淡出小孩子们的视野,但它泛黄的书页仍然镌刻着那个年代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