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要打造“时尚购物之都”,但在顶级品牌集聚,新业态、新模式创新方面还不够,辐射范围还仅限于国内,尚无法引领国际潮流,特别是与国外相比价格劣势明显,免税购物等功能一直没有突破,影响了国际购物天堂的打造。而免税购物功能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取得突破。
上海“十二五”
规划纲要摘录
着力提高市场开放度和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形成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同步发展、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相互融通的发展格局,将上海建成具有国际国内资源配置功能、与我国经济贸易地位相匹配的现代国际贸易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相互促进、联动发展。
上海将加快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健全货物贸易和大宗商品市场体系,重点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和辐射全国的批发市场体系,支持发展石油交易、钻石交易等重要市场,培育一批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努力成为大宗商品信息中心、定价中心、交易中心和结算中心。
此外,还将集聚高能级、有活力的贸易主体,比如集聚国内外大企业和地区总部。
并谋求打造时尚购物之都。发展地标性商业中心,保护和开发特色商业街区,加快社区商业建设;并研究设立免税商品购物区(店),发展一批国际品牌和国货精品店。
而为营造国际一流的商贸环境,上海还将深化口岸通关模式改革,完善电子口岸平台功能。加强进出口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内外贸融合,形成全球贸易网络的枢纽节点。并加快建设虹桥商务区,推动外高桥国际贸易示范区先行先试,支持新型国际贸易业态发展。
上海“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着力提高市场开放度和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形成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同步发展、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相互融通的发展格局,将上海建成具有国际国内资源配置功能、与我国经济贸易地位相匹配的现代国际贸易中心。
上海综合保税区“求新”:
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升级
当前,上海正积极推进综合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的转型升级,这是上海“十二五”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力争实现的新目标。
上海正积极推进综合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的转型升级。自由贸易区一般具有三大特征、五大特点。所谓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是主权国内的贸易自由化,具体指向某一国家或地区设立的实行优惠税收和特殊监管政策的小块特定区域。纵观国际上规范的自由贸易区,集中体现了以“三大自由”为核心的主要特征:
一是货物进出自由。不存在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凡合乎国际惯例的货物进出均畅通无阻,没有任何国界限制。
二是投资自由。投资没有因国别差异带来的行业限制与经营方式限制,包括投资自由、雇工自由、经营自由、经营人员出入境自由等。
三是金融自由。外汇自由兑换,资金出入与转移自由,资金经营自由,没有国民待遇与非国民待遇之分。
除此以外,自由贸易区具有五大特点。一是隔离封闭(自由贸易区是在设区国领土上用围栏与该国其他区域隔离且封闭起来的一个区域,其面积一般在十几平方公里以内)。二是境内关外(自由贸易区虽然位于设区国边境之内,但却处于该国关境之外,海关对货物的进出国境不征收关税,而进出关境则视同进口或出口,要征收相应的关税。除特殊情况外,海关不实施惯常的监管制度。对区内企业和货物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和“管住卡口,管出不管进”)。三是高效的管理模式(中央政府多数设立专门的机构对自由贸易区进行宏观管理,有权对所设区域内的一切机构与事务进行监管、有权自行制定法规与条例、有权独立行政而不受其他职能部门干预等)。四是政策优惠(设区国政府通常给予自由贸易区内的企业一些政策上的优惠,例如减免所得税、放宽信贷政策、提供投资匹配、加速资本折旧、保障投资安全、以优惠价提供土地及水电等)。五是港区结合(自由贸易区大多设在吞吐量较大的海港等具有地理优势的地方,例如德国的汉堡港、美国的纽约港、荷兰的鹿特丹港等。特殊情况下也可设在内河港、航空港等地方)。
自由贸易区是拓展离岸贸易等高端贸易功能的重要基础,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取得突破的关键。正因为自由贸易区具备了上述特征,所在区域才能够集聚大量的具有贸易资源控制与整合能力的大型贸易企业或跨国公司,进而成为集聚全球贸易资源和控制全球贸易产业链的枢纽。如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都因为具备了宽松的外汇管制、优惠的税收政策以及灵活的管理体制等优势成为全球贸易资源集聚的区域,助推当地成为著名的国际贸易中心。上海要增强贸易资源的配置与整合能力,成为全球贸易枢纽的节点,就必须形成自由贸易区的制度环境,加快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升级。
上海探索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核心载体是综合保税区。上海综合保税区于2009年11月正式挂牌成立,包括“三港三区”,即外高桥港、浦东机场空港、洋山港,外高桥保税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设立的目的就是通过“三港三区”的联动发展,来提升上海港口和保税区的竞争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上海综合保税区具有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升级的基础和条件。外高桥保税区是199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第一个规模最大、启动最早的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是我国第一个具有世界一流现代化港口条件和强大政策优势的保税港区,是我国第一个港口与陆地区域相融合的保税物流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区位优势最明显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而浦东机场保税区将于今年6月正式运营,是中国首个实际运作的空港保税区。同时,2009年国发19号文又赋予了三个区域新的政策拓展空间,上海的综合保税区已经具备了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升级的良好制度基础和政策条件。
从“三港三区”的功能定位来看,三大区域各有侧重,而从运作的实际来看,综合保税区正向自由贸易区的方向迈进。洋山保税港区呈现跨国公司亚太采购配送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有色金属集散中心以及大型航运企业的集聚趋势。国际著名的电子、通讯品牌纷纷选择洋山保税港区建立面向亚太的分拨中心,如美国的戴尔、日本的索尼等。此外,一批知名的汽车、汽配供应商在洋山保税港区建立仓储物流中心。外高桥保税区大力推进跨国公司业务整合及专业化贸易平台建设,外高桥保税区现有贸易企业5000多家,与世界192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着贸易往来,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27家在保税区投资了近300家贸易公司,着力打造国际贸易示范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正式运行进入倒计时,将成为国内首个实际运作的空港保税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有关税收、外汇政策按照上海洋山保税港区有关规定执行,并叠加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等三种特殊监管区域的所有功能政策,其主要方向是利用浦东机场枢纽港的优势,发展仓储物流、商品展示交易、金融保险代理等业务。